北美商业电讯

| 简体 | 繁体 | 2024年11月22日
+
订阅

去香港上市,能否再成潮流?

更新于2023-04-13 17:58

过去一段时间,香港新股市场似乎处于持续低迷的状态,令人担忧。

根据Refinitiv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共有17家公司在香港的IPO中筹集了8.37亿美元。

这个数据和以往香港的成绩比,差距颇大。毕竟,香港在过去14年中,曾7次成为全球最大的IPO场所。

香港虽然今年IPO项目数量并不算少,但是筹资额却不具备吸引力,今年第一季度香港新股上市筹集的资金同比暴跌52%。

不过,香港陷入的这个僵局不会持续太久。

01 多家中国公司赴港IPO

三月底,多家中国公司陆续开展赴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3月27日,中国社交平台Soul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美银证券、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Soul原计划在美上市,但于2022年6月正式撤销了赴美上市计划。同年6月30日,该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IPO申请,但其上市申请材料已于今年初失效。

3月28日,中国物流科技公司货拉拉以“拉拉科技”为名,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并聘请了高盛、美银证券和摩根大通共同担任保荐人。

不过,4月7日下午,中国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货拉拉进行约谈,指出货拉拉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要求“深刻反思,举一反三,深入查摆,认真整改。”

在货拉拉提交IPO申请的同一日,中国线上健身平台Keep第三次递交招股书,距离其2022年2月第一次提交申请已经过去了一年多。

继Soul、货拉拉和Keep这三家初创公司之后,中国两大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也开始推进各自的赴港IPO计划。

3月30号,彭博社发文称,阿里巴巴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物流部门“菜鸟”开始准备香港IPO,成为公司新设立的6大业务集团中首个准备上市的部门。

知情人士表示,中金和花旗这两家投行将为菜鸟IPO做准备,该公司最早可能在2023年底上市。

与此同时,京东也准备效仿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对集团业务分拆上市。

3月30日,京东(9618.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提议分拆京东产发、京东工业于港交所主板独立上市。分拆完成后,京东将持有这两家公司超过50%的股份。

02 香港推出新特专科上市机制

在香港新股市场不温不火之际,为何中国公司这样密集赴港IPO?答案是:港交所推出了新特专科企上市机制,对科技公司友好。

3月24日,港交所宣布推出新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进一步扩大香港上市框架。

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于3月31日起新增18C章节,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的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有意根据新章节上市的公司可自当日起正式提交申请。

《主板上市规则》的进一步修改,降低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据了解,特专科技公司可接纳五大领域的企业申请上市,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

根据新规则,市值方面,已商业化公司需在60亿港元及以上,未商业化公司需在100亿港元及以上。已商业化标准为特专科技公司经审计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收益是否达到2.5亿港元。

研发开支比例最低门槛方面,收益达1.5亿港元但低于2.5亿港元的未商业化公司,门槛降低至最少30%,且上市前三个会计年度中有至少2个年度达到有关比例,及上市前三个会计年度合计达到有关比例。

此外,特专科技公司必须有2-5名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且在上市申请当日及上市申请前12个月期间,持有上市申请人10%或以上的已发行股本,投资金额合计15亿港元或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名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需各自持有3%或以上的已发行股本,投资金额各自4.5亿港元或以上。

港交所如今放宽科技公司上市规则,为香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注入新活力。去香港上市,能否像过去十几年那样再次成为潮流?

主编精选,篇篇重磅,请点击订阅“邮件订阅

编辑:Vincy Lu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北美商业电讯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评论
用户名: 登录可见
匿名
发表评论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